10月19日,“中文、社区与跨文化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中文、社区与跨文化实践”。会议围绕青年文化、消费行为、文明互鉴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会议邀请了德国富尔达应用科技大学师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参加。

图1 “中文、社区与跨文化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在汉语言文学系主任孙霞副教授的欢迎辞中,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她期待通过专题分享、师生互动等方式,探索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的创新路径。研讨会分四个议题展开。

图2 中德学生交流分享
分议题一:当代中国大学生休闲娱乐图景
议题一“当代中国大学生休闲娱乐图景”以“从‘City Walk'到‘特种兵式旅行’”为个案,精准界定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两种新兴休闲娱乐方式的定义与核心特征;深入剖析了其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性风尚的文化根源与文化心理动因。该议题为洞察当代中国青年生活方式的价值转向与情感结构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分议题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审美取向
议题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审美取向”聚焦于“‘从定制球鞋’看中国大学生的个性化消费选择”这一现象。议题阐释了当代中国青年如何通过刺绣、涂鸦及3D打印等创造性实践,将日常消费品转化为流动的自我身份展板与文化符号。该分析不仅解读了中国青年消费行为背后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诉求,更成为解码中国青年文化独特性的关键切口,为外部世界理解中国青年提供了全新的文化视角。
分议题三:文明互鉴视野下的神话体系比较
议题三“文明互鉴视野下的神话体系比较”重点探讨了“中国寺庙文化的渊源与中德神话比较”问题。议题以中国寺庙文化为深邃切入点,系统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建筑、哲学与信仰层面的深厚底蕴。基于文化比较的宏观视角,议题进而深入剖析了中德两大神话体系在叙事结构、象征意象与精神内核上的异同。
分议题四:跨文化视野下国际中文教育
议题四“跨文化视野下国际中文教育”以“跨文化视野下国际中文本土教师的能力建构与培养路径”为核心,直面全球中文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痛点与核心挑战。该议题为优化中外中文教育合作模式、创新教师培养路径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战略建议.
本次研讨聚焦于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图景与跨文明对话实践,旨在揭示青年群体
行为模式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并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明互鉴的新路径。孙霞、龚琼芳、秦崇文等汉语言文学系教师表达了对青年亚文化的塑造力、消费行为的社会表征以及跨文化对话的现实关切,这是理解当代中国青年与世界的动态图谱。

图3 德国富尔达应用科技大学Dominique Moisl教授作总结报告
专题汇报结束后,德国富尔达应用科技大学Dominique Moisl教授就以上四个专题报告发表感想与综合评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3级、24级学生代表就以上特色议题,与德方师生展开深度交流与经验分享。
(图:田思雨 文:杨轲然 编辑:秦崇文、孙霞 审核:卜清平)

1